自诩忠君的文人葬送大明最后一支军队,他最终却“降闯复降清”

自古以来,有良知的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忠君爱国的人。然而,近些年,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评论时政的时候,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人:只要不按照他们的想法发展,那就是不爱国,那就是懦弱。

其实这样的人不只是当今社会的产物,在古代也有这样的人。

今天的主人公是就是这样一位古代人物,不过他可比我们现在这些键盘侠厉害多了,甚至影响到了历史的走向。

大明王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。首先,它是唯一一个以农民起义而成功入龙庭的朝代。其次,它是历史上昏君最多,敢于死谏的士大夫做多的朝代。

我们都知道,士大夫饱读诗书,关注时事,没事就喜欢对当政者点评几句。而明朝的言论相对比较自由,可以说是士大夫的乐土。

明朝前期,许多士大夫会为了标榜气节而去怼天怼地怼皇帝,当然,他们那时候纯粹是一腔热血,为了国家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性质就开始变味了,他们开始互相攻讦,不再关心国家利益,只要是敌对阵营的,先怼了再说。

自诩忠君的文人葬送大明最后一支军队,他最终却“降闯复降清”

张若麒就是其中一员,他是明崇祯四年的进士,在担任刑部主事时,受杨嗣昌心腹王指使,劾黄道周“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”,遂得擢至兵部职方司郎中。

张若麒其实能力还不错,不然也不会升官升得那么快。他平常自诩忠君爱国(那时的文人都喜欢这样),并且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股正气,除了皇帝,谁都敢怼。遇到意见不合的,就说给别人扣上“叛臣贼子”的帽子。(是不是很眼熟?现在的很多键盘侠也喜欢这样干。)

还别说,他的这套把戏在当时还蒙住了不少人,连崇祯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,而兵部尚书陈新甲更是对他信任有加。

后来,松锦之战打响了,皇太极带着多尔衮、多铎等高级将领攻打锦州。崇祯皇帝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,领精锐部队十三万驰援,张若麒随军任监军。

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,步步立营,且战且守,勿轻浪战。这种战术确实给清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明军打了几场小仗。

自诩忠君的文人葬送大明最后一支军队,他最终却“降闯复降清”

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,步步立营,且战且守,勿轻浪战。这种战术确实给清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明军打了几场小仗。

张若麒一个文人,本来就不懂军事,见到打了几场胜仗,一下就不得了了。

他对崇祯皇帝和陈新甲说,前线形式一片大好,清兵已经不行了,现在马上打就能破敌!(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很眼熟?)

不过,洪承畴可不傻,他知道要打败清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还是慢悠悠的稳扎稳打:“大敌在前,兵凶战危,解围救锦,时刻难缓,死者方埋,伤者未起。半月之内,即再督决战,用纾锦州之急。”

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到处都是战火,崇祯帝听张若麒说形式大好,当然想快点打,而陈新甲也主张速战速决,于是,朝廷的诏令就来了,“刻期进兵”。

洪承畴是个爱惜自己羽毛的人,怕得罪陈新甲和张若麒,而且张若麒也天天指着他的鼻子说,“你还不进军?你是不是不爱国?”

无奈,洪承畴只好按照指令进军。结果,松山大败,大明军队损失过半。后来,清军攻破松山城,洪承畴被俘。

而张若麒呢?毫发无伤的逃了回去,被人弹劾下狱。不过,崇祯皇帝只是把他关了起来,并没有杀他。

自诩忠君的文人葬送大明最后一支军队,他最终却“降闯复降清”

别急,事情还没完。后来我们知道,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了,张若麒马上就投入到了李自成的怀抱。

而当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,他又投降了清廷,在清廷为官,最终安然无恙地活到了退休。

洪承畴后来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恶,但是又有谁记得这个曾经大骂别人叛国变节,而自己却闯来降闯,清来降清的人?

个人意见,仅供参考,欢迎留言讨论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