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:王安石帮儿媳改嫁,蔡文姬经历丰富

提起古人,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落后的,思想保守的。包办的婚姻,妇女三从四德的规矩。

但是你知道吗,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,社会的思想是十分开放的,对妇女的禁锢很少,对所谓“忠贞,贞操”没有那么看重。

所以到底从什么时候,社会思想开始重视“贞操”的?

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古代由开放变保守的分水岭,是唐宋交接时,即唐朝对此观念是开放的,而宋朝是保守的。

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:王安石帮儿媳改嫁,蔡文姬经历丰富

实际上,前半个宋朝都是相对开放的,真正的开放保守分水岭,是广为人知的“靖康之变”时期。

提起靖康之变,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南宋大将岳飞在《满江红》中写的“靖康耻,犹未雪,臣子恨,何时灭”。靖康之变是北宋王朝走向终结的标志。

对于宋朝,靖康之变是无数百姓与忠臣的耿耿于怀。然而,靖康之变不仅仅是一个北宋的亡国之恨,更是整个中国思想尤其对妇女贞操观念由开放到保守的分水岭。

01宋代以前对贞洁观的开放态度

还未创造出婚姻制度的完全“开放”的原始社会我们暂且不论,但从有记载的年代开始算起。

夏商周时期,人们的婚恋观念是自由的。当时礼教还没有在社会上广泛地传播开来,也没有深入到百姓的思想中。这点在当时的文字中可见一斑。

《氓》中记载着一对男女从恋爱到分开的过程,从开始“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”时的痴缠,到最终的“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”时的洒脱离别,显然不是我们印象里的懦弱无主见的妇女形象。

尽管东周末年新思潮迸发百家争鸣,孔圣人创立了儒学,但因为是创立之初,后来我们熟知的很多保守思想并没有出现在儒家思想里,更没有影响到寻常百姓。

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来自赵国,曾经是吕不韦的妾,后被吕不韦出于时局等目的献给秦始皇的父亲。可见商周时期自由奔放的风气,直到战国末年依然盛行。

在周朝之后,秦汉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又一个文明发展高峰时期。在汉朝,社会对妇女依然没有太大禁锢。在那时女人再婚也是极为常见的事情。

汉代才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有一段至今广为流传的爱情佳话。然而我们要知道,其实卓文君的“原配”并不是司马相如。卓文君是富家的女儿,既美貌又才华过人。由于第一任丈夫去世的早,她早年守寡,回到卓家。

恰逢在卓文君回卓家后,落魄的司马相如来到卓家做客,并在酒席间弹奏一曲多情又大胆的《凤求凰》。

卓文君渐渐对司马相如心生爱慕。司马相如一到卓家喝酒奏乐时,卓文君就在门缝悄悄看他,难掩喜悦之情。

司马相如借机向卓文君传达了自己的倾慕,卓文君听闻这个消息后,果断与相如私奔。二人归隐田园。

卓文君的父亲在最初的盛怒后,仍不忍女儿过贫寒的生活,便将大量财物和奴仆送到卓文君那里去,以帮助他们生活富足。

这段故事若到此为止是再浪漫不过。但司马相如在后日里发迹,逐渐耽于行乐,将卓文君这位结发妻子抛在脑后,又欲休妻纳妾。

卓文君虽然伤心,却没有丝毫怨妇的心态,而是一首诀别诗流传千古“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。”卓文君的洒脱,也是当时开放思想的反映。

东汉末年才女蔡文姬,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女书法家,善作诗文音乐,在当今的东汉末年主题的戏曲影视中一直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
这位才女一生结婚过三次。她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英年早逝,她早早守寡。

后来在兴平二年,中原与北境战乱频发,蔡文姬受当时形势时局影响,被匈奴掳走,与匈奴左贤王在北境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几年,并生下两个孩子。

蔡文姬的第三段婚姻是在建安十一年。曹操因为对蔡文姬父亲的尊重,想方法将蔡文姬从匈奴那边赎回,并将她嫁给董祀。

蔡文姬这一生,在婚姻上可以称得上是经验丰富了,后人提起蔡文姬,也是对她的三段婚姻津津乐道。但在当时来看,整个社会并没有对她抨击或谴责,说她不守妇道或是怎样。

正相反,她的文学成就自那时起广为流传。相比于她的感情生活,似乎她在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巍峨的人物形象更为不朽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战乱频发,多民族在这一时期实现融合。在这时期并没有妇女贞洁的说法,倒有南朝刘宋山阴公主的野史流传于世。

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:王安石帮儿媳改嫁,蔡文姬经历丰富

隋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黄金的时期,说是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高光时刻也不为过。

读过隋唐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,隋唐是一段极为强盛的时期。大唐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文化制度,人口一度达到八千万,生产稳定,律法完整。

唐朝时期,万国来朝,文化与外界沟通极为密切。当时的社会风气主打一个开放包容。这点可以体现在很多事件上。

就单看大唐二百八十多年的王室,就出了多少女性风云人物。

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,曾先后嫁给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。

武则天的执政颠覆了自古以来的男权地位。在她执政期间,女人自由度极高,男女平等程度空前绝后。

后来又有杨贵妃先后做过李瑁的王妃与李瑁父亲唐玄宗的皇妃,这段感情经历有无数文人墨客记录在册,成为话本戏剧流传至今。

整个唐朝,连王室都是如此,民间更是自由的。妇女和男人一样大胆追求爱情,而不受社会的束缚。

02北宋时期,妇女贞操意识“山雨欲来”

历史学家往往认为宋朝是古代妇女贞操观的分水岭。

虽然宋朝的世界影响力不如唐朝,但我们必须承认宋朝同样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盛世,无数文明成就在这一时期筑成。

但宋朝远比唐朝保守的多。为了巩固政权,宋朝的统治阶强化了对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。

宋朝统治者认为马上可以的天下,但不能知天下。故本身自宋朝建立起初,便有一种重文轻武的风气在统治者与官僚中。宋朝程朱理学就是如此诞生。

程朱理学有很多对国家治理有益的方面,但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鼓吹女人三从四德,又有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的“奇葩”理论。

但在北宋时期,程朱理学并没有发展壮大,宋朝仍被前朝的开放风气深深影响着。

于是当时的社会对妇女再嫁没有太强的禁锢和歧视。

范仲淹就曾经给范家立下规矩表明,给嫁出的以及再嫁的女子,要比娶妻的以及再娶的男子多。

范仲淹对自己家再嫁的女子甚至要比再娶的男子有更多的优待。后来范仲淹的儿子去世,他还做主将儿媳再嫁。

除了范仲淹,还有一位主动帮助儿媳改嫁的名人,那就是官拜宰相的王安石。王安石的儿子精神不正常,每日与他的妻子庞氏争吵。

王安石为儿媳庞氏挑选佳婿,帮助庞氏再嫁。

见微知著。北宋时期社会对女子的约束依然是很少的,妇女在当时的环境里依然是比较自由的。北宋时期不会因为妇女贞节问题而对其在道德伦理上进行羞辱。

03靖康之变,贞操意识兴起的分水岭

很多时候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风气都与当时社会的状况有关。

靖康之变导致民族矛盾激化。南宋把北宋时期的重文轻武发扬光大。

在一个武力相对孱弱的王朝,为了巩固政权,便要不断地在道德伦理层面对国民强加约束,强行提升国民的归属感。

于是程朱理学在此时兴起,并在各方面影响着当时人们的价值观。这导致了南宋时期对思想道德的教化趋于严苛。而这严苛,很大程度上被加在妇女身上。

程朱理学中重要人物,北宋程颐曾说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。他认为妇女改嫁是失节,娶孀妇为妻,就是娶“失节者”。

这些在北宋不时兴的思想,在南宋的社会背景下开始盛行。

南宋朱熹更是把三纲五常中“夫为妻纲“放到首位,并主张它成为社会上的首位的伦理道德标准,提倡妇女守寡,反对改嫁。

节妇在南宋开始,逐渐成为评判妇女的重要标准。

南宋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里,便记载了很多抨击改嫁妇女的故事,鼓吹妇女改嫁以及男子娶了改嫁妇女都会遭到报应。

尽管这些是迷信言论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。

04明清:封建鼎盛时期

近年来随着国风兴起,很多爱上古代文化同时,不免会对明朝这个繁荣的朝代有所畅想。然而明清时期的封建程度比之前的朝代可要严重多了。

明朝比前朝更加推崇儒学与理学。“夫为妻纲”,男尊女卑,三从四德,相夫教子,贞操这些教条观念深入到全国老百姓的脑袋里。全国上下大力弘扬妇女守节。

恶名昭著的缠足“三寸金莲”,以及“大门不入二门不迈”,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腐朽思想也是在这个时候强调的。

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:王安石帮儿媳改嫁,蔡文姬经历丰富

明朝时期尤为提倡守节。明朝皇帝曾下令修《女诫》,后宫皇后皇妃则会编撰《内训》这样的女教书。

在皇上皇后的表率下,官员们跟着编撰女教书,引领着整个社会都开始规范女性的行为,整日里强调妇女贞洁的重要性。

清朝时期,中国由少数民族统治,对女性贞节观有所减轻,也不鼓励缠足,却也没有太大的改善。清朝时期依然鼓励妇女守节。

然而,满族统治下的女性也依旧抵挡不住当时已根深蒂固的缠足风俗,甚至妇女缠足在清朝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
正因为明清时期对妇女贞洁的大力推崇,社会上出现了无数“烈女”“节妇”,当时统治阶级为这些女性在全国上下建造了大量贞节牌坊。

古代社会的贞操观,自此达到巅峰。我们如今看到的古代女性的苦难与束缚便是从此而来。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常有人说的那句话:整个中国古代史,半部都是妇女的受难史。

尽管在近代经历了妇女解放等运动的冲击,但由于千百年的封建保守思想浸泡,我国至今都有封建时期对妇女贞洁方面的思想的余波,不断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
好在开放包容的思想更为强势,妇女终于摆脱了自靖康之变以来的绑在自己身上的绳索,用自己的力量,在社会上活跃着,竞争着。

或许我们真的即将走向新的大唐时代。但我们的目标绝不止是大唐,我们需要建设成更光明的时代。

相关推荐